长期关系维护的秘诀

相信大家都明白,关系的确立不是终点,恋爱不是,甚至结了婚也不算。尽管童话故事没有把王子公主婚后的生活续写,但走进婚姻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 没有长期关系的维护,再美好的爱情,都抵不过时间。 除了挽回以外,这边每天接到的情感咨询案子,包括隔壁老王栏目的提问,情感维护也占据了很大部分比例。身处关系中的人们,未必真的懂怎么维护关系。 如果把寻求关系的建立(或重建)比作销售行为,那么关系的维护,就好比是售后

你什么都想学,却又从未开始

“老师,她喜欢打羽毛球,我去学可以吗?”“我想提高自己,学一门乐器有没有帮助?”“我要怎么做提升自己,才能挽回他?”“老师,我想学……” 几乎每天变换着各种不同的形式,听到这些问题。想要成长终归不是坏事,而我也多以鼓励为主。但问问题的人,通常过几天还反馈正在准备资料——也就是说,还没开始。 要是搜集资料过程中,看到一些反对声音,比如:太难了,不要学,没必要,真的没用,我都后悔了……本就不怎么坚定的

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在感情上,虽然大家没商量过,但似乎都同意存在着某些潜规则,并心照不宣地默默遵守着。其中一条就是:太主动的,可能会不被珍惜。 社会上普遍用这个观点,去作为阐述女追男不该主动的证据。女追男的情景下,不存在所谓“隔层纱”的现象——当然睡到不算追到,这里指的是追到男性的心,大家都懂。 不过事实是,“太主动不被珍惜”的现象,在男追女的情境下同样适用。举例的话,可以参见备胎123456号的辛酸史。 到底为什么

再谈分手性质——真假性分手的不同挽回方法

真假性分手算老生常谈了,但多次提及,正是因为其重要性。分手原因可能千奇百怪,但万变不离其宗,归结起来,不外乎是真性分手,和假性分手。 先做好分类,正是因为不同的分手类型,要对应不同的挽回方式和策略。判断真假性分手的标准,最简单直接的就是看提出分手一方,是出于长久的冷静权衡思考去结束关系,还是单纯的情绪使然。 这么说来大家可能似懂非懂,为了更清晰的理解,这里举个例子,相信明白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

好的爱情,是能让你“做自己”

谈挽回爱情时候,人们大多会想到改变,一成不变只能保持分手。可最近发现,这个改变的风气,有点矫枉过正的味道。 我们说“挽回对的人,从改变错的自己开始”,于是很多人把目光都聚焦在改变上。有改变的心态,想要提升终归不是坏事,但有些好,未必适合自己。 通常我会更建议大家把目光,放在这个“错”字上,只改变错的部分,同时有些习惯和爱好,即使明知是好的,也根据情况择一二适合的开始尝试,就足够了。 关键在于,把错

挽回爱情的大致思路

有过挽回经历的都知道,在所有感情问题中,挽回是最难的,比追求难,比放弃都难。挽回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调整关系,不仅有对自己的调整,也要尝试带动关系调整作出的努力,充满了不可预知性。 所以,如果你看到某个案例,是半个月一个月就能挽回的。要么是假的,要么是压根就不用挽回,心从来没分开过。 因为难以及不可预知,挽回就变得没有所谓“成功率”可言。能不能挽回?没有人能预测。导师只能是根据具体情

比起拒绝,我更怕悬而未决的答复

告白后漫长的回应等待,分手后彼此各自冷静的关系确认,这种当断不断又怕反受其乱的焦虑感,会让人按耐不住想要打破僵局,哪怕是最坏,至少落实个结果。 焦虑等待过程中人们往往会把事情往最坏的结局去作出揣测,急于得到结果时的打破,又偏偏催生了坏结果。这种不自觉地按自我预言去行事,最终真的让预言发生的情形,心理学上称之为自证预言。 有点像墨菲定律,但自证预言更多的是主观心理因素加成导致的坏结果,心理暗示带来的

此处本该有标题但没有

昨天下午。我从茶水间出来,路过某个新来的值班导师助理座位时,瞄到她桌面打开了几十个聊天窗口,卡住了,人显得有点焦头烂额。办公室的机子是该换了,有些还是十多年前的沿用下来的老爷机。 好不容易重新响应,她一个个地打字耐心回复过去,认真得没发现我已经站在后面盯着看了好久。 实在忍不住,我呷了一口黑咖后,指着屏幕跟她说:“这个、这个、这个,还有这个,不用回了。” 看她不解的表情,想了想,还是稍微解释了下,

“我凭实力单身”

凭实力单身,原意是指无感情需求,不想谈恋爱和结婚并保持着高质量生活的人。后来引申为对一些不解风情,容易把异性的好感表现曲解从而闹笑话的人的嘲笑或自嘲。 实际上,所谓凭实力单身的人,没几个是真的想单身的。 生活的琐事常常让人有种无力感,挣扎活着似乎就已经是竭尽全力了,根本没心思去想得更多。感情的问题比起生活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我们都变得越来越佛系,讲求缘分,与世无争。 因为怕拒绝,怕伤害,怕失败

不是所有问题都有唯一的标准答案

学生年代我们都经历过做题,题目都会有标准答案,去判别是否得分,尽管有的问题有多种解答方式,导向的答案,却是唯一的。 这个习惯延续到后来的生活中,就是每个人遇到问题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去寻找某个标准答案,这个答案是唯一的,只要知道了,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这个思维方式,可能导致的问题有两个。 1.生活中的问题,未必都有着标准答案。有些是无解的,还有一些,不管怎么选都是错。 2.以前不懂的问题,翻翻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