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内疚你知道吗?

这种内疚你知道吗?

北上了一趟,黑了一圈,真热!

这次北上,是因为企业内训的一些事情,认识了廖总一家人。

挺有意思。

那天跟廖总吃饭,他把他妻子跟女儿都带上了。

小姑娘还是学生,感觉姑娘好像不怎么开心?刚放假,应该很轻松啊?跟我这个叔叔吃饭这么痛苦?

闲聊,知道了,这姑娘不开心的原因,还挺有意思,因为考试。

考的不好?

还真不是,成绩出了之后,只有小姑娘没挂科,其他几位室友都在50分左右。

其他室友肯定很难过,惨了,这回去怎么交代?

小姑娘呢?

奇怪了,她也难过,并且她很自责,很内疚。

她一直不停问自己:为什么没挂科的人是我?

大家好,我是Huang,喂狗(WeGo)恋爱援救联盟成员之一。我们知道,事实上,室友挂科跟小姑娘没有任何的关系。但是小姑娘却会有伤害了室友。

这种明明自己没有做伤害他人的事情,或者所作所为并没有违犯公认的社会道德规范,但是以为自己做了错事或者认为自己与他人受到了伤害有间接关系,因而自己也会感到内疚、自责的现象,我们称为虚拟内疚。

有时候,在挽回的过程中,喂狗恋爱的导师,偶尔也会让一些挽回者去针对性的塑造这种虚拟内疚。

有小伙伴就可能会有困惑,对方又没有做错什么,怎么能引发愧疚?

往往根据导师的建议做了之后,才会明白应该从虚拟内疚这块做切入。

虚拟内疚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内疚。通常的内疚是伴随着伴随实际的伤害行为或者违规行为出现的,由于违规而获名“违规内疚”,比如开车的司机闯红灯撞到了人而感到的内疚。但很显然,在虚拟内疚发生时,我们并没有真的做出什么违规的事。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科普下这方面的概念,方便有需要的小伙伴们理解。

首先你要克服虚拟内疚也好,或者利用它也好,你首先得懂得,虚拟内疚有哪些类型?

对吧?

这种内疚你知道吗?

1、关系性内疚。

最典型的就是:“我女朋友生气是不是因为我?”

关系性内疚常常发生在具有亲密关系的人之间。

比如一对情侣,男生可能因为晚上意大利输球闷闷不乐,但是女生就会觉得他不说话是因为自己。

具有亲密关系的人在情感和行为上相互依赖,很了解自己的言行对同伴的潜在影响,因此在同伴出现不明原因的负面情绪的时候,很有可能会认为同伴这种负面情绪是因为自己什么做的不好,自己应该为此负一定的责任。

2、责任性内疚。

比如:“如果我没让他来,他就不会摔断腿。”

如果你是一个社团的社长,有一个社员说他不想来参加今天的会。但是这个会又非常重要,你坚持让他来,结果他在下楼梯的时候不小心摔倒了,腿骨折了。你会因此觉得内疚吗?

如果你觉得内疚的话,那么这种内疚就是虚拟内疚的一种——责任性内疚。

责任性内疚通常发生在角色高位的人上面(比如领导者或者组织者身上),他们会因当下属受到意外伤害而责备自己。就像上面提到的,社长就处在内疚煎熬之中,哪怕社员摔断腿并不是他的直接过错,可是总有人会把社员意外摔倒的锅推给他让社员来开会。

3、发展性内疚。

文章开头小姑娘的事其实是发展性内疚的一种,发展性内疚常常发生于那些在追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获得超越同龄人的成就或者利益的人身上。

小姑娘因为复习取得比较好的成绩感觉开心,但是因为室友都很难过,她也会觉得内疚。这种内疚可能是因为她觉得自己及格会降低室友的自尊,贬低了他们。

4、幸存性内疚。

这个可能就比较好理解了,电视剧桥段我们看得多:“为什么活下来的是我?!”

在种种大灾难之后,总会有一些幸存者。

他们有着一种十分复杂的体验,一方面既有对自己活下来的喜悦,又有对死者的哀伤。他们会问自己,“为什么是我活下来,而不是别人?是不是活下来的人本来应该是他们?”

这些幸存者中的一部分可能认为,自己活了下来而其他人遇难了是一件不公平的事情,是自己在与灾难和死神的较量中得到了更大的好处,因此产生了内疚感。

知道了类型还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知道虚拟内疚的发生机制。

不管是我们平时说的违规内疚,还是虚拟内疚,都是移情性悲伤和认知归因相结合的产物。

通俗地说,如果一个人发现别人的悲伤和自己没有关系,那么这个人就不会感到内疚,但是如果这个人发现别人悲伤是自己造成的,或者仅仅是与自己有关,就会产生违规内疚或者是虚拟内疚。

普遍认知认为,其主要涉及到以下三个环节。

1、我以前就这样被别人伤害过。

以前被别人伤害而感觉痛苦的经验和伤害别人而感觉内疚的经验都会让我们印象深刻,这些经验里包含着一定的情绪体验。

一旦相似的情境再次出现的时候,一个人记忆中的既往经验就会再现,进而会诱发移情性的悲伤。

2、是我让她痛苦的吗?

移情性悲伤会自然地驱动认知归因,促使一个人去寻找他人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

他可能会问自己这样的一些问题,是谁伤害了ta?伤害ta的那个人是故意的吗?这种伤害行为是可以控制的吗?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吗?发生伤害的那个情境下有什么样的道德准则?

这种认知归因的过程中,由于被伤害者与自己有某种关系,所以会十分担心自己是否需要对被伤害者负责。

3、我原本可以不让这件事情发生的。

认知归因的自我指向会引发虚拟内疚。

这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当一个人发现自己并不是造成这种伤害的直接原因,或者自己的行为没有违反道德准则,但是觉得自己可以采用不一样的行为来阻止事件发生的时候,就会产生虚拟内疚。

而另一种是因为一个人做出指向自己的归因,认为自己在无意间做出了伤害他人的事,进而也会产生虚拟内疚。

咱们说到这,可能会有小伙伴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会有虚拟内疚?

也就是说,虚拟内疚的意义是什么?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释,我内疚,我是个好孩子。

1、如果不提供帮助就感觉很糟糕。虚拟内疚产生之后会促使一个人不断地做出补偿性的亲社会行为,而这种行为可以减轻内疚感。

例如幸存者会出于虚拟内疚而经常去看望遇难者的家人,再比如再亲密关系中为了缓解关系性内疚,一个人会经常关注自己同伴的情绪状态。

2、我更渴望公平。在虚拟内疚对公平行为的影响的研究中,被诱发了虚拟内疚情绪的实验参与者在博弈任务中比没有这种情绪的参与者表现得更为公平,将更多的代币分配给同伴或者选择平分代币。

3、我应该做出更符合道德准则的事。虚拟内疚是建立在道德移情基础上的“设身处地”和“将心比心”,这种情绪会促使人们更多地思考道德准则问题,并将其内化,应用到之后的行为中。当类似的情境再次出现的时候,个体会要求自己达到一种自我反省之后的“新的道德自我”的要求。

虚拟内疚是人际交往的一部分,可以带来一些好的结果,但是也可能会让感觉内疚的人承受不必要的痛苦。它可以应用在挽回动作之中,但是其中的“度”还要在导师的建议下,或者挽回中自己探索。

………文章完………

特别说明:

1、文章为个人当下观点,仅作读者挽回参考,非建议。切莫对号入座!读者应考虑自身个体因素,会员应根据自己导师意见加以考虑。

2、需要挽回服务请联系网站值班导师办理,自愿付费,不强求,不闲聊。

AuthorHuang

挽回对的人,从改变错的自己开始!

3 replies to 这种内疚你知道吗?

  1. 听起来好深奥

  2. 我不想他内疚,我只想挽回他

  3. 但是要怎么利用?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