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率再创新低:为什么年轻人不愿结婚了?

毫无意外地,结婚率又创新低了。 据澎湃新闻报道,民政部官网公开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结婚登记统计量为683.3万对。 光看数字大家可能没什么概念,但如果知道在2013年结婚登记量为1346.93万对,就不难看出十年后的现在结婚人数已经近乎“腰斩”。 这是民政部自1986年以来,37年来的历史新低。 在我们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候结婚率逐年走低,会直接影响到未来我国的人口结构,于是政府部门和社会

回避型人格挽回须知

最近有点忙,刚处理好一个回避型依恋的挽回案子,想来会有相似的,聊几句。 求助人是女生,挽回男友,分手是自己提出的,因为累,用她的话说就是,当时觉得谈不下去了,分手更轻松。 可是分手后第二天就后悔了,她没想过对方放弃得很干脆,没有挽留。 后悔归后悔,一开始她还是没挽回,毕竟是自己提的分手,面子问题;而且她也担心,这时候想挽回,会不会只是习惯了恋爱,怕寂寞。 等她确信自己放不下想回头的时候,分手已经过

如何看待对象有过前任?

今天聊一个话题:“如何看待对象有过前任”。 在很多人看来这不应该成为问题,又不是几百年前封建社会,除非你是初中甚至小学生,否则在意前任谈过恋爱,大概率要孤独终老。 还有的人会说这是个假问题,除非对象和前任还有纠葛,那就分手好了;再除非你未来必须仍然和对象的前任打交道,否则根本用不着苦恼如何看待,都是自找的烦恼。 在我看来,这是个真问题,起码提问的人,是真的深受其扰,不知道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式应对

提分手没有被挽留是不是就没回头的必要了?

提分手没有被挽留,是不是就没有回头的必要了? 这个问题很常见,凸显了男女情感之间复杂纠葛的心理。 当某个人提出分手的时候,无论是否真的有意分开,多少还是会好奇对方的反应。 而其中存在一种矛盾的心理是:厌恶纠缠,但希望能被挽留一下,至少流露出一点不舍。 对抱持着如此矛盾想法的人来说,“提分手不被挽留”是对过去付出真心的否定,所以才会被打击到。 如果你正在经历这样的烦恼,纠结着要不要回头,甚至分手本身

失恋后状态不好怎么迅速调整

“分手后我的状态很不好” 这是一位咨询者的原话,后来是我来跟进的,于是我知道了她说的“状态不好”读作“极度糟糕”。 当一个人状态不好的时候,就像是手机电池健康度下降了,很快充满但全是虚电,困于现状想改变却有心无力,生活体验就是浑浑噩噩,什么事都做不好。 更可怕的是,就算你知道现在该休息了,却因为带有罪恶感而不敢休息太长时间,最后因为想找到高效休息的办法又不得要领……焦虑再加深一层。 白天睡不醒晚上

谈恋爱没那么多套路和标准

晚上好,我是老王。 感情的事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参考答案,参考的意思就是仅供参考,包括我说的。 #第一次去男友家要不要洗碗# 这是一个热门话题,非常经典。我随手搜了下答案,几乎一边倒是“不要”的,理由是“过门是客,于情于理都不合”。 稍微有点其他想法的,眼珠子骨碌一转,提议“要主动提出洗碗,要是没阻拦就可以分手了”。 这些回答都没问题,都是从细节处着手,从见家长时对方家庭表现出的态度,去判断要不要继

相处越久,在感情中女人越爱越深,男人越爱越浅,是真的吗?

今天聊聊爱情话题里一个常见的误会。 有人说,在一段恋爱关系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女人的感情会越来越深,男人则越爱越浅。 有道理吗?如果有,是什么造成了差异?   首先我们应该可以某项共识——激情是会转淡的。 心理学中有种现象叫作「感觉适应」(Sensory Adaptation),指刺激物对同一感受器持续作用后,感觉阈值会发生变化。如视觉适应,刚关灯的时候什么都看不清楚,过一会儿习惯了黑暗

人是教育不好的

晚上好,我是老王。 小学的时候有位老师说过一句话,印象特别深刻,过去这么多年了,我还记得。 他说:人是教育不好的。 就很离谱对吧,明明是教育工作者,却在否定教育本身。 虽然我没有从事教育方面的工作,但是也被学员称为老师。现在我倒是有点理解他那句话了,更具体一点说就是认同。 怎么回事呢?我举个例子吧。 上周我有个学员跟我说,他想和前任联系,买份小礼物带去见面。 我说别,你们现在还没到联系的时候。 他

一吵架就闹分手

情侣吵架,大抵分两种。 一种是奔着解决问题去的,吵架是情绪激动时候的沟通方式,对事不对人。把矛盾摆上台面,就是想要商讨出双方都能接受的处理方式。 另一种是奔着吵赢去的,就是要把对方驳倒压服。有道理的据理力争,得理不饶人;没道理的输人不输阵,气势不能丢。”爱不爱”是杀手锏,更是威胁手段。 一吵架就将分手挂在嘴边的人,相当于一言不合就掀桌,除非能做到潇洒离场,不然最后挽回得都很惨烈。 掀桌的时候,就没

《花束般的恋爱》为什么结局是分手?

看电影有时候是经历别人的生活,思考自己的人生。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一首老歌结尾部分的歌词。 烟花会谢 笙歌会停 显得这故事尾声 更动听 去年就看完的电影,本来打算补票的,因为疫情耽误了计划。趁着周末重温了一遍,聊聊感受吧。 这是一部结构简单,分前后两部分,看开头就能猜到结局的电影。但编剧是坂元裕二,这个23岁就写出《东京爱情故事》的男人,总是擅长把每个人都感受过的转瞬即逝的心情碎片捕捉到,再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