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问题:
男友提出分手后一直很冷漠,发微信有时候回,有时候不回,就算回应也是很简短,例如“怎么了”“然后”“还有么”这些,请问可以怎么解决?该说些什么,需要断联吗?
我的回答:
有没有试过电话联系?
如果没有,可以先试试。
有个现象,一些人挺喜欢死磕某一个联系渠道。
发消息,一直发消息。
弹视频,一直弹视频。
打电话,一直打电话。
围追堵截,一直围追堵截。
然后发现不行,就一边继续做,一边问该怎么办。
会比较建议换一个联系渠道试试看。
你会问:都这么冷漠了,换个渠道就不会了?
不一定有作用,但有可行性。
这种可行性建立在「四个不同」上面。
1、预期不同。
主管让你做份年终总结,等你交的时候,才发现主管意思让你跟几个老总当面汇报。
这就是预期的差异。
人的多数行为,是提前设置好「程序」的。
一直是发信息来跟我对话,我会设置好应对的「程序」。
什么时候回,什么时候不回,该回什么,该用怎样的姿态。
轻车熟路,你来我就走流程。
所以你会很难打破这个「程序」。
但当你突然打个电话过来?
这套「程序」应对起来就比较吃力了。
我该接还是不接?
不接是直接挂断,还是等它响完?
接了,我是得先说话,还是不说话?
是说什么,用什么语气?
2、擅长不同。
好比一些网恋。
遇到一个非常会说话男生,说不完的话,打字那叫一个快,噼里啪啦,糊里糊涂就答应了他出来见一面。
结果?
见了面之后,发现对面坐着一个文静沉默喝着可乐的极品肥宅,而滔滔不绝带动全场的那个人竟然是你自己。
这就是擅长的不同。
有些人在某个环境可以做到异常高冷,但换个环境,却是非常情绪化的一个人。
3、感觉不同。
看着屏幕的文字,听着耳机里的声音,或者面对面看着扑闪扑闪的卡姿兰大眼睛?
感觉是不同的。
感觉不同,就会调动不同的态度,催生不同的行为。
4、应变机制不同。
网络聊天,一些东西,我不舒服,可能是伤心,可能是气愤,可能是无所谓。
但我不用及时表达。
可以想想看,用怎样的形式表达,我可能是伤心,但我可以表达无所谓。
想着想着时间过了挺久,算了,干脆也别回了。
这个过程你是不知道的,你只会体验到冷漠。
事实上有不少的所谓冷漠,其实是这么一个过程。
但凡你换个联系渠道,就会更贴近对方的世界。
可行性由这「四个不同」建立起来,但它也确实不是一定可以帮你解决目前困境。
只能帮到一部分人,有个机会在里面。
比较适用的情况是:
1、挽回过程,前任还有回应,不至于说完全拒绝对话。
2、自己确实也过于依赖某个联系渠道,而其它的没怎么用。
3、有假性分手的迹象,或者说对方的冷漠,有那种「故意气你」的感觉。
从你的介绍中,对方是有回应的。
而且那些「怎么了」「然后」「还有么」,能感受到对方在试图表达一种高姿态,有「故意气你」,以及假性分手的可能的。
所以如果你之前没有试过电话联系,或者说去直接找对方见面这些的话,值得换个联系渠道,试一试。
说不定这个空间就出来了。
建议就是考虑下这块,至于说该说些什么,要回归到你具体情况上考虑,这里没什么好说,不过断联暂时应该没太大必要的。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个观点,希望对你能有点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