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十而已》这部剧很火,没追剧习惯的我,忍不住凑了凑热闹,趁着结局补完了。
看完后全剧对王漫妮感受最深,这个人物刻画是很真实的,相信不少人能从身边的朋友中找到王漫妮的影子。
编剧曾在采访中坦言,王漫妮名字是有深意的,谐音就是want money。
想要钱,充满欲望,想要挤进上流社会,就是她想要实现的人生目标。
在剧中的很多地方都体现出她对小镇的不认同,对普通人的看不上。
偏偏她自己就是个普通人,出身就是老家的小镇,还极力想撇清关系。
由此可以看出,她的性格是存在扭曲一面的。
编剧最后还是温柔的,即使是这样的王漫妮,也给了她一个出国留学的结局。
只是这个结局太脱离现实,太狗血了,活生生地把结局整成了理想化的偶像剧。
现实中王漫妮这样的人物基本是注定要悲剧结局的,和她的性格中的弱点脱离不了关系。
1.自我认识定位错误。
王漫妮工作是奢饰品柜姐,整天对着奢饰品。
由于接触到的顾客都是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导致她觉得自己也混进了上流的圈子。
卖宾利的人,不知不觉就产生了自己拥有宾利的错觉。
这种错觉是致命的,长期置身于某个群体,不自觉就飘起来了,认为自己也拥有了那个群体的平均水平,于是不再努力了。
精致穷的生活,看不起普通人,都是在环境中迷失的体现。
2.择偶观与自身价值不匹配。
由上一条引申而来,婚姻市场上对自己的认知,或者说估值是错误的,因此在择偶观上就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她认为只有有钱有趣又帅的人才配得上她。
按说她条件不差,凭外貌找个门当户对的男人踏实过日子还是不错的,可她心比天高,偏要挑金字塔顶尖层的男人,德不配位,才碰上了梁正贤。
梁正贤是海王,但不是土老板,不属于游手好闲的富二代,长得帅、有钱又有趣本来就是极度稀缺资源,他既不瞎又不傻,怎么会心甘情愿地给王漫妮名分?
3.空有梦想,自尊心比天高。
她要物质,也要真情,反正就是“我全都要”。与此相对的,是她的懒惰和没想法。海王带她去参加大佬圈座谈会,当场百度手机知识点,被委婉指出后还不高兴,说看不起她。
但凡有点想法的,后面就该自己想办法补补课,报个班学点金融投资知识了。可她偏不,你们金融圈子不是看不起我王漫妮吗?我还看不起你们呢!
看不起就是最廉价的虚荣。
总的来说,王漫妮的角色之所以让人讨厌,大多是因为我们代入了情绪,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一部分,或是想到了身边的某个朋友,产生了躺枪,或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觉。
她不愿意面对现实,又不得不接受现实的毒打。
不甘平庸又不愿努力,就把自己想象成灰姑娘,幻想着某天出现一个王子骑着白马来迎娶自己。
这些都注定了她爱钱,却又舍弃不了内心的浪漫情结,导致最后两头不到岸。
结局是脱离现实的,所以才被人吐槽高开低走,烂尾了。我们终究不是剧中人,没有温柔的编剧给改写好的结局。
三十岁早该成熟了,分清楚童话与现实的区别,早点摒弃幻想,脚踏实地才能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说的好准
本来挺喜欢她的,听你们说多了,慢慢地觉得好像是那么回事,就不太喜欢了